造口旁疝的治療過程可以用四個“R”字母開始的詞語總結,順序依次為:最重要的是“症狀緩解(reassurance)”,其次是“造口復位(restoration)”,補片“補片修補(repair)”,只有修補無效才使用“重新造口(resiting)”。每一個隨後的治療步驟都比前面的更加棘手、帶來更大風險
症狀緩解
多數造口旁疝沒有症狀,只需要緩解,而無需手術修補。對症狀輕微的病例應當謹慎採取措施,尤其是病體虛弱或有其它嚴重疾病同時存在,因為手術後復發率很高。多數症狀輕微的病人可以使用造口疝腹帶幫助治療。腹帶類似女性的束腹。
不常發生危及生命的並發症。有時由於腸梗阻、或有腸扭轉、腸絞窄的危險,也需要進行緊急或急診手術修補。應當教育患者關於急性腸梗阻或腸絞窄的跡象和症狀,包括嘔吐、腹痛,及發現疝囊處異常柔軟。若出現這些症狀,建議患者及早就醫,由醫生做出診斷。
造口復位
造口復位包括翻轉造口,恢復胃腸管(GIT)的暢通。如果復位可行,最理想的時間是在選擇性造口形成後8至12週內,以及造口後至少3至6個月。如果過早復位,將有可能增加腸道損傷的風險,或者形成瘻管出現腸穿孔(腸切開術)。
修補
適用修補術的病症包括:
- 造口旁疝擴張;
- 造口旁皮膚破裂或皮炎;
- 間歇性腸梗阻;以及
- 造口器具功能失調或滲漏。
手術技巧
最理想的修補手術有安全、低罹病率、及低復發率等特點。已報告有許多不同的手術技巧和方法。但缺乏有力的證據對這些不同的技巧進行比較。腹腔鏡術式造口旁疝修補近來受歡迎度增加,最大優勢是避免更大的腹部切口。其流行使對手術技巧的討論更加複雜化。
縫合修補
無補片縫合修補傳統上是作為局部直接修補進行,或通過腹部正中線切口(剖腹手術)。近期也有通過鎖孔式(腹腔鏡術式)手術進行縫合修補。無補片的縫合修補不被建議,因為作為一種張力修補方式,最終會牽扯薄弱的腹壁組織,復發率可能很高。
補片修補
造口旁疝縫合筋膜修補術的高失敗率使得Rosin和Bonardi在1977年推出使用假體補片來加強修補效果。補片修補的整體成功率比無補片修補術相對更高。然而,雖然機會很小,但可能出現的並發症如補片污染和形成瘻管,後果都很嚴重。儘管如此,補片修補已經成為造口旁疝修補的標準治療方法。
直接筋膜修補
修補過程包括於造口處或造口旁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以便剖開疝囊或直接縫合修補。之後將網片縫合在腹壁筋膜之前、脂肪以下(肌鞘前補片修補)。
經腹修補
疝修補可以通過腹部中線縫合切口(剖腹手術)或通過鎖孔(腹腔鏡術式)方法進行。補片可置於腹腔內筋膜之後(腹膜前置補片法)。支持補片修補法的證據多來自非隨機小系列病例。隨著腹腔鏡的運用增多,腹內網片修補法越來越普及。同時補片的生產也愈發改進,出現雙層(複合材料)網片,如Composix®,一層是無孔“不粘結”聚四氟乙烯(PTFE)層來防止腸粘連,外面多孔層材質是聚丙烯(Prolene®),能幫助將補片粘合在腹壁(組織整合),從而加強薄弱處。
可吸收生物補片修補
市場上假體網片的主要生物替代品是用人類膠原製成,如AlloDerm®(非交聯無細胞真皮基質),或用豬膠原製成,包括Veritas®(非交聯豬心包),Periguard ®(交聯豬心包),及SurgiSIS®(交聯豬真皮膠原)。交聯補片較之非交聯補片組織整合能力更好,有助於新血管形成和細胞外間質的沉積(與假體補片相似)。但對於其修補效果是否更好更強仍未獲得定論。生物補片的主要理論訴求在於避免粘連、感染或侵蝕腸道,這些情況更常見於不可溶解的合成補片。但其成本仍然是一個限制因素。同時這些生物產品的設計並不追求持久,最終將會分解。這種補片臨床上是否有效取決於膠原酶調節消化和新組織增長速度的平衡。若生物假體補片在產生足夠的膠原分化前即被吸收,那麼新生成的組織其質量及強度都不足以修復缺損。這就很可能導致更高的疝氣復發率。
重新造口
重新造口是治療造口旁疝的傳統方法,由一位結直腸醫生(Goligher)推廣開來。該方法的問題是相同的方法往往導致相同的結果,即新造口與原有造口成疝的風險同樣很高。重新造口的複發率高達36%,此為治療方案之下策。